“‘一个都不能少’是煤矿工人彼此之间的承诺,也是我们全矿领导干部对职工的一份责任。”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大峰矿副矿长梁洪根说,“‘不安全,不生产’已成了煤矿职工的一种信念深入人心。”
梁洪根告诉记者,大峰矿开采的太西煤是我国稀有、优质煤炭资源,为了保护国家资源最大范围内充分回收无损失,大峰矿成了宁夏唯一一家一直沿用炮采,未使用机械化开采工具的煤矿。矿工们每天下矿面对水、火、瓦斯、煤尘、冒顶五大自然危害,“一锹一锹挖煤”,却实现连续10年安全生产。
为了解答矿工们是怎样做到了10年来的安全坚守,记者换上下井的绒衣绒裤,带上矿灯和定位仪器,全副武装来到百米之下的采煤一线。下矿需要徒步走到工作面,400多米的路,要先下楼梯,再爬陡坡,旁边伴随的是煤炭输送溜槽。
条件虽然艰苦,井下却让人“舒服”。巷道两旁的板坯、金属网等生产加固材料一律码放整齐,金属网之间也用铁丝“串联”,安全美观。
通畅的通行线路上,每隔一段距离就设有压风自救系统和管路。一旦井下发生险情,每个“橘黄色的供养设备”能保证五六人吸氧,管路在一定时间内将为被困人员输送流食,维持生命。
来到0205-6工作面的采煤一队,40多人正在挖煤生产。工人宁高年说:“一个工班8小时,全队一共要挖700多吨煤,工作量非常大,但即使累到极点,生产规程大家都不敢忘记。”
宁高年说,井下最经常做的安全工作就是变形支柱返工、煤帮壁发生塌落返工清理等。工人现在都会第一时间处理,“文明生产”不仅和工资挂钩,更重要的是小故障关系到生命,不能马虎。
为实现“文明生产”,煤矿在一线专设安全生产员工。采煤一队的安全生产员丁学军告诉记者,1981年下矿时,当时放完炮没有维护,人就钻进去挖煤,非常危险。现在作为安全生产员,看到下料推车经过会主动提醒工友小心,遇到柱子泄压及时更换。为了自己,也为了多年和自己一起工作的“战友”。
采煤二队队长王宏军说,随着技术的改进,出现险情的几率有所下降。以前矿下用的摩擦支柱抗压性差,现在使用液压支柱,安全系数明显提升。而且矿工们工作也不再单纯凭经验,依据科学技术开展工作的人越来越多。
掘进队党委书记叶志宁说,要安全,管理规范必不可少,矿区领导带班和安全学习“雷打不动”。“工人三班倒,班班见领导”,领导下矿后,有隐患现场解决。矿区还严格按照“2208”模式管理,2分钟点名“提神”,20分钟安全培训强调重要性,8分钟工作安排,有问题矿上解决不带入矿下。
大峰矿党委书记孙继明说:“矿区宁可停产丢掉700多吨煤,也不能蛮干。经济损失可以补回来,生命是无法挽回的,这种理念还将在矿区坚持延续下去。”